塑化剂普遍应用于玩具、食品包装材料、医用血袋和胶管、服装鞋类、乙烯地板和壁纸、清洁剂、润滑油、个人护理用品(如指甲油、头发喷雾剂、香皂和洗发液)等数百种产品中。
如PVC材料加入了塑化剂后,可以制成弹性性能很好的凉拖鞋以及服装配饰;在油墨中加入了塑化剂,可以增加油墨的粘稠度,有助于油墨更牢固地附着在基底材料上。
从化学结构分类,塑化剂包括脂肪族二元酸酯类、苯二甲酸酯类(包括邻苯二甲酸酯类、对苯二甲酸酯类)、苯多酸酯类、苯甲酸酯类、多元醇酯类、氯化烃类、环氧类、柠檬酸酯类、聚酯类等多种。
塑化剂种类多达百余种,但使用得最普遍的是一类称为邻苯二甲酸酯类(或邻苯二甲酸盐类)的化学物质。如图所示,邻苯二甲酸盐的分子结构为苯环相邻的两个碳分子上,分别连接一个甲酸盐。
尽管塑化剂提供了工业用途,但不能忽视其对于人体及环境的危害。
以塑化剂中最常见、也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物质DEHP(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)为例,其分子结构类似荷尔蒙,被称为“环境荷尔蒙”。
"环境荷尔蒙"一词是1996年由美国《波士顿环境》报记者安·达玛诺斯基所著的《被夺去的未来》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,系指外在环境中可干扰生物体内分泌的化学物质。在环境中残留的微量此类化合物,经由食物链放大、并以较高浓度被人体吸收,形成假性荷尔蒙,传送假性化学讯号,并影响本身体内荷尔蒙含量,进而阻碍生殖、发育等正常生理机能,甚至有引发恶性肿瘤以及生物绝种的危害。当儿童将含有过量邻苯的玩具或儿童用品放入口中一段时间后,其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的溶出量会超过安全水平,对儿童的内脏造成损伤,也会引起性早熟。
各国对塑化剂有相应的法规要求:
欧洲
REACH法规附录XVII中针对玩具和儿童护理用品提出限制使用以下6种邻苯二甲酸盐:DEHP、DBP、BBP、DINP、DIDP、DNOP;
同时REACH高风险关注物质(SVHC)列表中明确列出了如下邻苯二甲酸盐类物质,如超标需要提供通报和注册:2008年3项,2010年增加1项,2011年增加3项,2014年12月17日最新限制列表中管控了以下邻苯类物质:DEHP、DNHP、DPP、DIPP、DMEP、DIBP、BBP、DBP。
美国
联邦2008年《消费品安全改进法》CPSIA中管控DEHP、DBP、BBP、DINP、DIDP、DNOP;
加州《加州65提案》CA Prop. 65中管控BBP、DBP、DEHP、DIDP、DINP、DnHP。
中国
GB 24613《玩具用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》中管控DEHP、DBP、BBP、DINP、DIDP、DNOP;
即将颁布的中国《婴幼儿及儿童纺织品产品安全技术规范》也对DEHP、DBP、BBP、DINP、DIDP、DNOP这6种常见的邻苯进行了规定;
其他相关标准如GB 30585《儿童鞋安全技术规范》、GB/T18885《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》、HJ/T 307《环境标准产品技术要求 生态纺织品》等都对各类消费品种的邻苯二甲酸盐含量进行了规定。
虽然各国对邻苯二甲酸盐这类塑化剂的管控非常严格,但是基于生产工艺需要以及成本等因素,市面上还是会出现部分商品塑化剂超标的情况。
2011年4月,绿色和平组织在北京、上海、广州和香港四大城市分别购买了60份塑料幼儿用品(含聚氯乙烯-PVC和聚碳酸酯-PC等材质)样品,包括幼儿玩具、幼儿戏水用具、婴儿奶瓶、餐具等。经第三方实验室检测,30份PVC材质的塑料玩具中有21份产品被检出邻苯二甲酸盐,其中19份浓度超过10%,最高达到43%。
塑化剂高风险性材料包括聚氯乙烯(PVC),聚偏二氯乙烯(PVDC),聚醋酸乙烯酯(PVA),各种软性塑料、橡胶;发泡塑料,涂层、印花;弹力材料,胶黏剂,电气绝缘材料等。
消费者应谨慎购买含上述材料的商品,或是避免上述材质的物品长时间与皮肤直接接触,以有效降低塑化剂对消费者构成的风险。